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的一个重要节点。今年以来,党中央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等多方面再出组合拳,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跟国家政策方针的同时,扬子江药业不断探索创新扶贫帮困新方法。从捐资捐物“授人以鱼”,到产业扶贫“授人以渔”,扬子江药业在多个扶贫前线“勇于担当”。
以产业扶贫为宗旨,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健康扶贫的目的是解决返贫的问题,而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巩固扶贫成果的根本手段,是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基,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将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打通,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表示要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贫困家庭真脱贫、不返贫。
位于湘西北边陲、武陵山脉腹地的龙山县,群山耸立、峰峦起伏。困于崎岖的地势,龙山县许多村民常年贫困,该县也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深度贫困县。然而,崎岖山地间长势繁盛的黄皮树,却让扬子江药业的扶贫工作队看到了帮扶农户的好路子。
这些药用价值极高的黄皮树上,正长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中药材——黄柏。近年来,扬子江药业在龙山县建成5000亩黄柏种植基地。黄柏种植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将龙山县的农户组建成为利益联合体,从而让农户通过参与种植和管护黄柏林获得收益,增加经济收入。每年时值黄柏采收季,基地都会招聘大量采摘工,成功将附近村镇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招到基地就近就业。
与此同时,扬子江药业为黄柏种植基地配备科学完整的种植及管护方案,对该项目进行长期跟踪管理,从选苗、种植、施肥、管护均全程监督管理,确保黄柏种植的质量及成活率。截至2020年11月,扬子江在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河南、湖南等全国七大产区23个省份,共建成基地159个,涉及品种89个,累计种植面积近40万亩,通过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
以质量为导向,打造中药材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要解决根源问题、提升群众的致富信心,亟须建立更长远、更长效的产业扶贫机制。更重要的是,中药材不是普通的农产品,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其种植、采收、储存都有着独特的技术要求,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才是扶贫工作的根基。在扬子江药业,每一粒药都会经过“研发、采购、生产、放行、储存、售后”六道关的严格质量管控,药品的“前世今生”都可追溯。这套理念也被应用到了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上。
福鼎市贯岭镇的栀子种植基地就是第一个引入“中药材溯源系统”的试点基地。这套由扬子江自主开发的溯源系统,能对产地环境及温湿度进行统计分析,全程监控育苗、施肥、灌溉、采收、晾晒等各环节,每一项农事操作都能精准查询到时间与实景图,实现了中药材来源可查、质量可控、去向可追。“福建临海,天气多变,后期,扬子江药业又投资设立了基地气象站,更加科学地观测雨量、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福鼎市康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法觉介绍。
以企业责任为担当,为百姓提供优质健康服务
扬子江药业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总体战略。企业在坚持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品和健康服务的同时,热心支持社会公益,始终与国家部署同频共振。
早在2001年,扬子江药业便在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指导下发起“关爱西部健康行动”。三年间,“扬子江”人走遍西部11个省、区、市,行程3万多公里,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为沿线各地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并举办大型义诊活动,缓解西部群众缺医少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近年来,扬子江药业集团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400余万元,积极在贵州、云南、陕西、广西、江西、安徽、山西、福建、海南、河南等省区开展健康帮扶,切实提升被帮扶区域医疗机构医院管理、科室建设与临床技术水平。在健康扶贫领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以扬子江药业为代表的国内医药企业已经探索出一整套对口帮扶措施,通过开展医院结对帮扶、医院管理知识培训、专家技术帮扶等基层专项培训,为补齐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短板做出积极贡献。
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再到年初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扬子江药业总是在第一时间迅速出击,调配资金、筹集物资,冲在扶贫抗灾抗疫第一线,展现出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和过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