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正值栀子飘香。江苏泰州高港,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大健康产品各条生产线一派繁忙。以龙凤堂为中心,两张“大网”交织律动,一张是联通国内外的市场网络,另一张是覆盖道地中药材产区的资源网络。虽然两张“大网”,循行路线不同,往返起始相异,但是分守中药生产链条两端,携手护佑龙凤堂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共同织就贯通中药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安心网”“放心网”。
中药材种植养殖业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中医药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强调中药材质量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作为中药产业龙头企业,2014年龙凤堂即在全国道地中药材产区启动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药资源部——龙凤阁中药材种植公司衔命出击,从“零”开始,跟随龙凤堂发展节奏规划布局中药材基地,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确保“基源明确、产地稳定、质量可控、保证供应、疗效确切”。
从“靠市场采购”到“种植保供应”,是龙凤堂中药质量战略的重大调整。截至今年11月,龙凤堂在全国七大道地产区23个省份,共建成基地159个,涉及品种近90个,为旗下众多产品匹配了道地中药材,稳定了原料采购产地,让龙凤堂中药质量品牌更富底蕴、更增亮色。
一个标杆基地:康源合作社福鼎栀子
栀子是全国大宗药食两用中药材之一,传统产区有福建、江西、四川、广西和湖南等省份。栀子为多年生灌木。初夏,栀子花开如雪、气味芬芳,秋季,鲜果悦目、茶黄橙红。
10月正是栀子采收季,农户要忙碌两个月。福建省福鼎市康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栀子基地,位于福鼎栀子的主产区贯岭镇。在分关村和茗洋村的地界,丘陵连绵起伏,栀子树从坡底到山头依山势而起,连片成林。合作社负责人李法觉一边组织农户劳力上山采收,一边展开初加工生产,一天到晚奔走于山坡和车间。
福鼎山清水秀,满目葱茏,一向以出产栀子和白茶闻名。这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土壤以红壤、黄红壤、粗骨性黄红壤为主,十分适宜栀子生长。而贯岭镇是福建省级生态乡镇,当地的水肥气热条件对栀子来说更为上乘,种植历史悠久,现存一株百年栀子老树,树高冠大,至今仍在开花挂果。近些年,福鼎大力扶持栀子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内栀子最大产区。
李法觉2012年牵头成立合作社,既种植也做初加工,起初只有200亩地,按传统作坊模式加工干果几十吨。他坚持“诚信守法”生产经营,带领合作社一步步发展成为福鼎栀子“大户”。但销售主要依托中间商上门收购转销外地中药材市场,价格随行就市并不稳定。
2018年,合作社栀子种植区竖起了“扬子江福鼎栀子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巨幅牌匾,对1万亩栀子老基地进行标准化提升。当时,龙凤堂在中药资源调研过程中根据一家供应商提供信息,主动联系到李法觉,随即组织了采购、资源、质管等部门人员前来康源合作社,对这里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检测分析,也考察了加工、仓储设施。双方签约共建栀子基地,全面引入龙凤堂种植管理规范,推广栀子标准化栽培技术,龙凤堂派员对农户定期进行系统培训,特别是加强除草、施肥、采收、加工、仓储后期管理,全程注入龙凤堂中药质量意识。龙凤堂还投资建起了自动气象站和种植区现场实时监测物联网系统,不定期飞行检查,实施评估和考核,将基地纳入全程可追溯体系。
“龙凤堂与康源共建基地,确保了栀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订单种植、预付款支持等优惠政策,也为合作社降低了市场风险,保护了种植积极性”。李法觉介绍,目前合作社获颁扬子江药业优秀供应商,还带动农户2600多家,让种植栀子成为农户的一个稳定收入来源。
初加工车间也脱胎换骨,建成厂房近2000平方米,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目前拥有节能热风炉15台、网带式全自动干燥设备1套、网带式杀青机1套、色选机1套、烘干槽36条、烘干房8座以及其他配套生产设备,年处理栀子干果达1500吨。另外还投入使用标准化中药材仓库3000平方米,优质的福鼎栀子原材料定期从这里发往龙凤堂中药生产线。
一套规范体系:追求高品质道地药材
目前龙凤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版图已覆盖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和华中地区。基地建设不简单,可谓千头万绪,涉及选址、播种、田间管理、药肥施用、采收、初加工、仓储、放行、运输各个环节,每一环节都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实现稳产、增效、保质、保量的管理目标,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规范化的基地质量管理体系。
中药材种植负责人李虹表示,“中药材种植是农业生产组成部分,我们指导基地生产,强调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贯彻农业生产文件体系的要求,其中包括农业生产政策法规、种植生产技术规范以及质量控制相关资料等管理要求核心管理手段是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指导,利用生产记录、溯源系统,实施中药材基地规范化管理”。
每一味中药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基地选址是关键开局。龙凤堂要求,基地选址首选中药材道地产区,非道地产区以核心生产区为主。基地管理员要开展产地评估,明确道地产区、评估中药材资源,如栀子选址在福建福鼎,当归选址甘肃岷县;要参与基地种植地块的规划,结合土壤肥力报告和作物要求选取地块;环境评估主要是对中药材基地的土壤、灌溉水和空气做权威检测。
对中药材种质基源、种子来源,进行权威鉴定,是保证中药材品质的核心。龙凤堂要求,按照药典标准,依托专家鉴定,在确定物种基源基础上进行提纯复壮,建立优质种质资源圃,改善中药材根型、增产问题。对种子质量进行巡检抽查,每逢播种或移栽季节,基地管理员或巡检人员随时会赶往基地现场巡查记录。
至于中药材种植基地田间管理,龙凤堂强调规范化、可溯源性,重点监管基地农药、肥料使用情况。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生长特性,结合传统种植经验和现代种植技术,龙凤堂制定形成《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在各个基地培训推广。针对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优先使用人工除草,肥料以有机肥和中药材专用肥为主。对允许使用农药的品种,其农药来源、用量、使用时间、使用人等需详细记录,确保使用的农药符合公司标准。中药材基地实施批号管理,划定种植区域,定期安排基地管理人员走访巡查,收集中药材生产各环节操作图片,并记录各项农事操作,形成生产过程可溯源原始材料,转化为溯源履历。
基地采收中药材也有严格标准,须按龙凤堂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方法采收,保证中药材采收质量,确保药效成分积累合乎要求。比如栀子,要求树龄3年以上,每年10月人工逐粒采收;黄柏,要求生长10年以上,每年5~8月环剥采收;黄芩,要求生长2.5年以上,每年霜降后,机械、人工采挖。
在产地初加工环节,基地遵循中药材传统加工经验,结合加工新工艺,严格按照产地初加工标准,剔除非药用部位和杂质,设置加工班长监督并记录加工操作,形成加工履历,保证药材符合制药原料标准。如对栀子进行自动化干燥,蒸汽杀青保色,可显著降低黑果率和破果率;对大黄是通过晾晒和烘干房,提高烘干效率;对香橼采用横切瓣,主要以阳光晒干为主。
对中药材基地加工产品放行,制定了针对药材主要性状类问题的自检放行程序,最大限度保证基地中药材质量的检验合格率。其中既要查看中药材外观性状、虫蛀发霉等情况,同时还要检测每批药材水分和杂质,形成自检报告。
所有基地仓储设施,都要实施规范化改造,统一实行“色标线管理”,落实防控老鼠、虫害、霉变、偷盗和失火的“五防措施”。同时,依据中药材仓储要求,形成常温库、阴凉库等仓储环境;中药材根据检验类别,按照合格区、待验区、不合格区分区存放;根据生产批号的不同,分批存放。
最后,经检查合格后的中药材,统一装车运往龙凤堂,再经过专业人员的验收、检测达到企业自有质量标准后,方可进入原料药材库,准备进入药品生产环节。至此,中药材种植基地质量管理体系画上圆满句号。
一个高效团队:在山林田野尽职履责
2014年初,龙凤堂旗下的龙凤阁中药材种植公司开始组建,创始团队只有两个人,李虹是其中一员。从中药工业转做中药农业,面对生疏的新领域,唯有放下身段,脚踏实地去探索积累。
2014年4月初,两人踏上考察之路,北至甘肃、南到福建,她们深入产地,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深入沟通,了解实际情况,探索合作模式。许多地方偏远,交通不便,她们就利用晚上时间赶路,省下更多的白天时间谈工作,曾经一连7天跑过4个省。到4月底,仅仅一个月时间,甘肃省张掖市的板蓝根基地、陕西省渭南市的黄芩基地挂牌成立,为扬子江药业开辟中药源头生产、拓展中药全产业链“破题开局”。
“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是扬子江药业遵循的质量精神,将企业质量精神融入中药农业生产领域,是龙凤堂中药材种植基地品牌建设的根基。为构建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体系,2015年龙凤堂聘请了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对团队进行了GAP相关法规培训,深化认识,明确路径。在2016年GAP认证改为备案制之后,团队不改初衷,坚守中药材源头质量管理理念,将实施基地规范化管理作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不断做实做好。2018年,龙凤堂与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合作,自主开发了“中药材生产全过程溯源系统”,为高效管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随着基地数目增加、种植扩大,龙凤堂团队增添了具有农作物栽培、中药鉴定等专业背景的新生力量。而在基地建设实践中,团队也摸索出许多新模式、新经验、新成果。
在基地选址着眼道地性的基础上,龙凤堂选择合作伙伴时,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的农业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签署协议,严格照章执行,并通过定期记录、飞行检查等严格管理。
为此,龙凤堂设计了“一品种多基地模式”,建立共建基地合作企业淘汰机制,促进共建基地队伍向良好方向发展。对生产行为规范的“优秀基地供应商”,给予更多技术、软件、溯源系统等方面支持,以及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供货指标等鼓励措施;“淘汰供应商”取消共建基地资格。去年一香附基地合作企业因田间记录不全、农户加工仓储硬件存在问题,就被撤销了基地资格。通过这一模式,树立了规范管理企业榜样,促使各个基地持续向良好方向发展。
从第一个板蓝根基地开始,龙凤堂便十分注重品种选育。2014年,联合基地合作企业和甘肃农业大学,开展板蓝根品种选育工作。从全国各地收集种源53个,进行优选和繁育,筛选出11个已实现大田试验种植。优选种源抗病能力强,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支根少,产量增加,有效控制了农户使用膨大剂。另外还进行了种子包衣等研究,有利于快捷高效播种。
在中药材品种种植技术研究技术成果转化方面,龙凤堂团队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同编制《道地药材标准(157项)》中广香附(T/CACM1020.97—2019)、黄芩(T/CACM1020.144—2019),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且均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收纳发布。作为牵头人单位还成功申报由中华中医学会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香橼、黄柏)编制资格。
龙凤堂团队还制作完成了“中药材品种档案”。该档案定位为中药品种及部分饮片品种,中药材药用植物基源、品种考证、道地产地考证、真伪鉴别、药材规格、质量标准、种植生产技术查阅的工具书。其中包括中药材、饮片品种信息,基地品种涵盖种植技术等实用内容。
一批年轻人加入龙凤堂团队后,发挥专业优势,分别担任片区基地管理经理,还承担飞行检查任务,在各自岗位上历练成长,成为业务骨干。每个月过半时间在各地基地巡检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李晓菲负责西南片区基地开发和管理。他善于利用产地交易群收集信息,开展合作,目前开发基地12个。在各地调研期间,他发现佛手质量问题根源在品种,通过20多批次改良实验,确定了高品质种植品种。还有王胜升、肖生伟等,他们尽职履责,做好基地管理,还常为基地农户带去加工技术、种植技术以及销售信息,并参与柴胡品种改良研究、野生鸡血藤实地考察等科研项目。
一种社会责任: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重要内容,扬子江药业在健康精准扶贫以及产业扶贫方面均积极投入并取得成果。龙凤堂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传承企业社会责任,积极配合各地产业扶贫工作。
2016年,龙凤堂派员到陕西省富平县进行前期考察,2017年与万乔黄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共建1万亩黄芩基地。在共建基地过程中,龙凤堂推广规范科学种植技术,推动黄芩增产提质。组织技术团队,开展土壤改良、黄芩大田试验、适宜采收期试验等科研工作;推行杂草病虫害的物理防治,合作社统一采购肥料下发贫困户。到2018年11月,经测产,黄芩鲜品平均亩产量由农户粗放式管理的每亩600公斤增产至800~900公斤,平均每亩增收1600元左右。目前基地合作农户270户左右。龙凤堂托管贫困户,免费发放各类农业生产资料,同时吸收农户加入共建合作社,保证中药材采购量,一批贫困户成为基地劳务人员,参加田间作业和黄芩初加工等,带动农户每年增收2万元。
李虹介绍,龙凤堂在全国43个贫困县布局了29个品种基地,另外将9个贫困县列为中药材品种产地采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