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实测0.02毫克/升,国家标准为1.0毫克/升,为国标的2%;
 

氨氮含量,为0.04毫克/升,国家标准为45毫克/升,为国标的0.13%;
 

总铬、总镍、总铜等部分污染因子指标为国标的百分之一,总磷处理指标达欧盟标准;
 

……
 

近日,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邀请第三方权威检测单位,按“国标+省标+行标”的“三标叠加”严苛标准,对公司处理后排往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行了一次综合监测。结果显示,73项指标全部合格,其中57项指标大幅优于国家标准,甲醛含量等44项指标均为“0”,公司污水处理居业界一流水平。
 

海慈药业坐落于泰州滨江工业园区,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旗下原料药生产基地,所产多种高附加值原料药处于行业“金字塔”的“塔尖”,支撑着全国医药百强龙头扬子江药业集团数百亿元的成品药生产。
 

“原料药是成品药的质量源头,我国对原料药产业越来越重视。”海慈药业总经理马振千告诉记者,当前国家实施的药品一致性评价和药品“4+7”带量采购政策,进一步凸显了原料药的战略地位。扬子江药业集团确立了“成品制剂+原料药”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原料药基地,创建全国知名的原料药企业品牌,推动整个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高质量发展领先态势。
 

在绿色发展大背景下,一家高质量的原料药企业,首先必须下好安全环保这着“硬棋”。在马振千看来,某种程度上,安全环保水平的高度将决定企业的高度,也决定着企业未来能走多远。“我们锚定国际一流水平,斥资过亿元,探索实践精准治污的绿色环保管理发展新模式。”
 

耗资5000多万元打造的污水处理系统,是海慈药业精准治污的代表作,去年8月正式投产,每天可处理污水1000吨。
 

据悉,国内原料药企业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将生产中的各种废水一股脑儿收集到废水池,然后再对污水一步步处理。“这种‘串联’治污方式就好像‘不知得的啥病,反正把所有的药都吃一遍’,投放药物多,处理效果却一般,指标参数不够稳定,经济性也比较差。”海慈工程部部长许继平介绍,海慈药业污水处理系统是首先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水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即“先弄清有啥病,然后对症吃药”,经此“并联”处理后的水再集中进行二次处理,从而使整个流程更加有的放矢,实现了靶向定位、精准治污,污水处理的效果、指标稳定性、经济性均获得了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历时3年方才建成的污水处理系统,背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时,若按传统工艺建一套污水系统,海慈只需花1200万元,但公司始终在寻觅更先进、更环保的方案。“我们向众多科研院所广发‘英雄帖’,就在传统方案即将进入招标时,得知南农大一位教授‘分类收集、分类处置’的新思路,公司总经理立即登门请教,经深入论证,确定这一创新方案非常适合海慈。”许继平说,公司紧急叫停原方案,并将预算增至5000万元。
 

为确定污染因子,专家会同企业技术人员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耗费100多万元,对公司16个产品生产中的废水进行了几十次检测和分析,最终准确找出各种污染因子,并根据每种污染因子设计了模块化、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为达到更好的治污效果,海慈甚至连污水蒸发这一细节也不放过。他们为6000多平方米的污水池装上了巨型“密封盖”,并使其内部形成负压,从而确保污水池与外界隔绝。
 

最近,海慈又在实施一个大动作:投资2000万元,对5个生产车间的废气处理装置进行技改升级。公司借鉴“精准治水”经验,对废气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同样取得了“精准治气”的良好效果。目前已有两个车间完成升级改造,经检测,处理后的非甲烷总烃指标仅有国家排放标准的十分之一。
 

“海慈的目标,是要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智能型、自主研发型’的原料药企业,不仅要成为产业领头羊,也要成为环保的‘绿巨人’。”马振千透露,当前海慈正加快布局国际原料药市场,闪亮的“环保名片”将使翱翔的翅膀充满力量。
 

说这话时,海慈药业公园般的厂区里,一个被绿树、芳草围拢的碧水湖正漾起好看的涟漪。水面上,一对野鸭正和一群叽叽喳喳的白鹭欢快地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