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药害事件’的出现,我们检验检测人员直接面临的是如何从这些‘药害事件’中迅速找出问题原因,如何提高检测水平,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员谭德讲在谈到这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时对记者说。

      5月26日,在总部位于泰州的扬子江药业集团会议室内,一场“中检院扬子江药业实训基地情况总结会”正在举行,8名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验技术人员畅谈了参加实训的感受和体会。

       这是中检院派出的赴扬子江药业实训的第七批学员。从2008年起,中检院共派出7批56人次的检验技术人员来扬子江药业实训。正如中检院院长李云龙所言,“中检院的药品检验技术人员,不仅要会判断药品质量,还要了解药品生产过程,只有到基层去实训、锻炼,才能提高检测水平,掌握发现问题的能力。”

       “判官”到制药车间挑毛病

        3年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决定在药企设立实训基地,扬子江药业成为中检院合作的首选对象。作为中国食品药品质量检定的权威部门,中检院为何要到制药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原来,早在2008年,“齐二药厂药害事件”出现后,中检院检验人员通过检测很快判断药品质量不合格,但到底质量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质量事故,由于检验人员只懂检验,不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对质量事故的起因无从知晓。

      正是从那时起,李云龙院长萌生了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的想法。李云龙的想法很快得到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的响应。把国家药品质量检验的“判官”请到厂里来监督,别的企业“躲”都躲不及,扬子江药业却主动“揽”了过来,把中检院实训基地的牌子挂到厂里。

       从2008年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扬子江药业实训基地已成功迎来七期学员进厂实训。每期的实训班均有来自中检院不同科室的检验技术骨干,他们深入到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动力空调控制、物流辅助车间及质控部,详细了解药品生产、仓储、质量检测的全过程,仔细询问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点、车间化验室、中心化验室的检测情况,对药品各种剂型的生产、检测有了全面、直观、具体的了解。

        药品质量检定关口前移

       “中检院不能只坐在实验室里搞检验,只有关口前移,深入了解制药企业生产情况,检验才更有权威性,这也是我们对药品质量所做的超前把关。”李云龙多次告诫中检院派到扬子江药业实训的学员们。

       5月16日,第七期实训班学员高志峰在厂中心化验室实训时,发现检测仪器旁边没有放置仪器实验操作规程。后来,得知扬子江药业的实验操作规程都是放在柜子的抽屉里,而且各项操作规程编写得很详细,但没有放置在仪器旁最显著的位置。这个小小的不足,经高志峰一提醒,立即得到了规范。

         像高志峰这样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事例,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参加实训班的56位检验技术人员给扬子江药业解决了上百个疑难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生产工艺攻关、质量检验的化学、生物学检定,还有GMP等质量管理相关法规的应用等。

        “实训老师不仅从理论上给予讲解,而且进行现场指导,解决的都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促进了企业检测水平的提升,也使得我们更加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扬子江药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梁元太说。

        “院企互补共建”模式将全国辐射

       “一瓶药三条命,一条连着患者的生命,一条连着企业的生命,还有一条连着职工的命运。”扬子江药业员工对质量的领悟,给参加实训的检验技术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扬子江药业能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医药前五强,靠的正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每年开展两次质量月活动,连续6年蝉联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金奖总数第一,20多个产品质量达到美国、英国、日本、欧盟四部药典标准。

       “我们选择扬子江药业做实训基地,真是选对了。在全国知名药企实训,学员能学到更多的药品生产、质量知识,这对提高他们的检测水平、判断能力,无疑大有裨益。”李云龙院长对当初的决定深感满意。

       在前三年的实训中,扬子江药业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质量检测的新方法、新知识、新技能“扬子江药业与中检院联手可谓强强联合,我们既接受了监督和考验,又提高了自身的质量,三年来的成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药品质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如是说。

      实践证明,这种“院企互补共建”的模式越来越彰显出1+1>2的效应。“我们搞实训基地,培训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把监督、学习、互信、共赢有机统一起来,提升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保障老百姓的用药安全。今后我们要将这种模式向全国推广放大。”李云龙院长对这种实训模式充满期待。

http://media.workercn.cn/grrb/2011_06/12/GR0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