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药业全球揽才

一批领军人物加盟,同时与国外医药研发机构展开合作

 

        一个多月前,在美国从事药物制剂研发生产近20年的闻晓光,放弃上海一家跨国公司的聘请加盟扬子江药业,并举家迁至高港。闻晓光目前担任“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眼下的工作是加紧筹建实验室人才梯队,为年底全面投入使用的新药研究院做准备。

        “对于高端研发人才,我们可以高薪聘请加盟,也可实行顾问制。此外,还有股份制合作模式,你有高端项目跟扬子江药业合作,我们负责搭建平台并提供足够资金。”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造访者,扬子江药业集团副总经理孙田江应接不暇。

        集团行政办公大楼的不远处,一项投资数十亿元的工程正在紧张实施。“这不仅是又一个标志性建筑,而且将成为整个集团的核心和灵魂。”

        被称为“核心和灵魂”的是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新药研究院。该项目是全省2006年启动建设的20个重大研发机构项目之一,重点围绕“三药”(化学药、中药、生物药)领域开展产业技术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重大目标产品开发。新药研究院建筑面积3.2万多平方米,由一幢15层及一幢9层的科研大楼组成,下设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药物毒理及中试等7个研究平台。目前,该研究院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进入内外部装饰和设备采购阶段。

        毫无疑问,在国内医药行业,新药研究院无论从硬件投入还是建设规模都是首屈一指的。“创制新药,硬件固然重要,软件更重要,人才最关键。”孙田江说,这里的人才配置,应该是一系列团队组成的“金字塔”型研发梯队,这个梯队既有药物研发的核心人物,又有药物制剂、药物筛选等各类专门人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扬子江药业就组建了自己的药物研究院。当时的研究院侧重于仿制药创制。所谓仿制药,一般是市场上技术已经成熟的药品,企业“买断”技术,简单消化吸收,就可生产了。由于一个技术可以卖给多家企业,谁消化得快谁就快上市,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大打药品价格战,搞恶性竞争。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医药企业都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竞争白热化。

        不久前,2010年(第2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发布信息,扬子江药业集团荣登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位,并获评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企业”。处于行业“老大”地位,扬子江药业更迫切希望从低端竞争中脱身。在国内医药科研机构间逡巡的同时,扬子江药业把更多目光瞄向海外高端人才。

        实验室外,绿草如茵,湖光潋滟,与闻晓光熟悉的美国葛兰素史克、惠氏公司颇为相似。一个多月前,在美国从事药物制剂研发生产近20年的闻晓光,放弃上海一家跨国公司的聘请加盟扬子江药业,并举家迁至高港。闻晓光目前担任“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眼下的工作是加紧筹建实验室人才梯队,为年底全面投入使用的新药研究院做准备。

        “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最合适的工作平台,而且得到了最好的礼遇。”闻晓光说,集团不仅给他分配了140多平方米的居室,还帮他解决了两个小孩就地入学入托的问题,“现在我可以专心研发,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最让扬子江人兴奋的是,今年5月,曾任职美国强生公司、礼来公司的高级科学家董庆决定回国,担任扬子江药物研究院院长。

        与一批领军人才加盟相呼应,扬子江药业与国外医药研发机构的合作同样引人关注。今年6月14日,扬子江药业集团与荷兰SUB公司签约:双方合作开展中药品种在欧盟的注册和认证工作;合作开展中药研发,建立中西医融合医学研究中心;建立合作机构或海外子公司,促进中药及仿制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集团还与荷兰莱顿大学形成从产品研发、注册、销售到人才培养全方位的合作模式。“扬子江与外企的合作,不仅符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战略,同时也顺应了国家推动中药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出席签约仪式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说。

        在孙田江看来,这种合作从另一个意义上为企业招揽了更广泛的尖端人才。

        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灵活的机制,会让企业走得更远。目前,扬子江药业新药研究院专职研发人员已有200多人,其中高层次领军人才25人,博士学历31人,硕士学历140多人。从2005年开始,扬子江就走仿创结合的道路。去年底,企业研发的镇痛药——地佐辛独家上市,一上市就热销,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

        截至目前,投入使用的新药研究院一期累计完成各类新药立项65项,申请发明专利56项,国际发明专利8项,制定产品行业标准44项。

                                                      (钱建虎 朱敏丽  刘良鸣  罗婧)

        新闻链接:http://epaper.tznews.cn/tzrb/20101012/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