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我们与灾区人民携手同行
——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纪实
王建新 刘良鸣
序:“我们感谢海蓉药业”
“在都江堰市人民遭受特大地震灾害最危难的时刻,海蓉药业挺身而出,不顾自己严重的地震损失,将办公楼、仓库、厂区广场、绿地等贡献出来,使都江堰市赈灾物资调配中心得以正常运转,为都江堰市乃至四川全省的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6月6日,都江堰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兴国,在市人武部一间临时办公室里,利用紧张指挥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间隙,这样对笔者说,“整个抗震救灾期间,海蓉药业及其总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对灾区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他们坚守在灾区,与灾区人民一起共克时艰,他们捐钱捐药,出人出力,灾情稍一稳定,又迅即组织恢复生产,成为都江堰市重建家园的生力军。我为辖区内有这样负责任的民族企业进驻而骄傲,在此,我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及都江堰市人民,向扬子江药业集团及海蓉药业,表示衷心感谢!”
岂止是这位市长有这样的感想!在都江堰市赈灾物资调配中心,忙碌着的解放军官兵、医疗救护队成员、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在与笔者交谈时,也都表达了同样的感想。位于都江堰市二环路彩虹大道802号、占地近300亩的的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下简称“海蓉药业”)——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究竟做了哪些工作,以致赢得了灾区人民的高度尊敬?
那一刻,天崩地陷……
5月12日下午2点,24岁姑娘汪凤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海蓉公司办公楼二楼的销售办上班。除了天气有点闷,她没有感觉任何异常,但20多分钟后,灾难发生了,她先是发现眼前的电脑剧烈摇晃,接着就听到同事惊呼“地震了!”“我当时怕极了,腿都软了,在同事的帮助下,跌跌撞撞才跑到了楼前绿地上。”汪凤在事后向笔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心有余悸。
“我们开始还以为是打桩引起的震动,但很快大家就觉得不对劲了。”灾难发生时,与汪凤同岁的绵阳姑娘杜小翠,正在三楼的办公室工作。她回忆说,当同事们意识到是地震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往外跑,但此时,楼道里不断有石渣灰土往下掉,加上剧烈摇晃,大家又匆忙返身回到办公室,钻到桌子底下,“有一位同事带着哭腔问,我们还能活着出去吗,大家真是恐惧极了。等到摇晃弱了点,大家才互相帮扶着跑出楼,一出门,不少人都哭出了声。”杜小翠说。
汪凤和杜小翠不知道,就在她们紧张逃命时,她们的脚下,一场超乎想像的巨大灾难,正在席卷四川,并向全国蔓延。“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后相继修订为7.8级、8.0级)随着新华社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快讯,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震惊了。
那一刻,天崩地陷,山河动容;那一刻,举国同悲,人神共泣……
“到灾区去,马上组织参加当地的救援工作”
都江堰市是成都通往汶川的必经之地,其距离汶川县约100公里,距离震中映秀镇约21公里。
由于临近震中,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带来致命打击。据不完全统计,都江堰市在此次地震中死亡人数为3075人,受伤人数10560人,失踪512人,受灾人口达到58万人。市内20多万人无家可归,他们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靠政府的救济过活。
地震发生时,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正在重庆调研公司在当地的业务开展情况。2001年,响应党中央开发西部的号召,这位扬子江当家人拍板决策,投资3亿元,在都江堰建起了扬子江药业集团一个新的全资工厂——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如今,地震突袭而至,他怎么能不为海蓉药业130余名员工及所在地人民的安危忧心如焚。在通过短消息得知海蓉药业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后,他当即指示跟随他在重庆调研的海蓉药业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总经理薛立安,“立即赶回都江堰,条件允许的话,马上组织参加当地的救援工作!”阅历丰富的徐镜人深知大地震过后,余震会不断发生,粮、水等供应也会非常紧张,他吩咐薛立安,回到灾区后要尽快组织厂里的员工往外疏散,对于厂里的四川籍员工及其家属,要分批组织他们撤到江苏泰州—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一是可以确保他们及家人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减轻当地政府的救灾负担。
薛立安没有辜负徐镜人董事长的希望。别人是从灾区往外撤,他是和那些不顾生死的部队官兵、消防、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疗救护人员一起,往余震不断的灾区中心赶。而且,进去后,他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岗位。正是他的高效工作,让扬子江药业集团、海蓉药业公司迅速融入到了都江堰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去,成为当地抗震救灾工作最得力的力量之一。
就在薛立安紧急赶回都江堰的同时,海蓉药业的员工也在积极开展自救工作。海蓉药业经警队队长刘勇,一个30岁的退伍军人,在地震发生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办公楼,疏导大家一一撤离,在集结清点完人数后,他又带着经警队队员和化验室负责人,来到化学试剂仓库,在余震中,在防化用具都没有情况下,将一楼到4楼的窗户全部打开,释放硫酸等气体,避免了爆炸的发生。海蓉药业的其他中层干部,在大雨中将员工们让进车里,自己则站在已失去挡雨作用的遮阳伞下面,与员工们一起互相勉励,等待余震的结束。
天是那样的黑,雨是那样的急,5月12日的夜晚,是那样的漫长和惨烈。零点左右,薛立安终于赶回到都江堰,赶回到自己熟悉的工厂。在重新清点完员工人数后,他一方面派人赶赴60公里之外的成都市区,为员工们购买、存贮食品;另一方面,和手下一名员工一起,骑着自行车赶往市区,了解市里的受灾情况。等他凌晨三点多重新回到厂里时,市财政局一位负责人正带着一支医疗救援队摸黑等在那里,并告诉他,市委市政府已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八个工作组一个办公室,其中物资保障组设在海蓉药业厂区内,市赈灾物资调配中心一并设立于此,全国各地来的救援、捐赠物资,将统一在这里登记、存放、转发,全市10多个救灾点所需的救灾物资,将统一从这里领取。
倾力支持,赈灾物资从这里源源流向灾区
在黑夜中,裹着倾盆大雨运进来的第一批物资,是担架、止血绷带、纱布、胶带、镇痛注射剂等,由于卸货的人手不够,还没有从惊吓、恐惧和饥饿中完全回过神来的海蓉公司的中层干部、体力强壮的男员工们,就成了卸货的主力军,一车接着一车的物资,没有人喊苦,也没有人叫累,他们咬紧牙关,因为他们明白,这是在和死神抢夺生命……
天渐渐放亮,雨也渐渐变小,但救援物资却急剧增加。大地震第二天的海蓉药业厂区内,成了救援物资汇聚的海洋。“通过收音机、电视收听、收看到灾情的成都市民,纷纷开着车到都江堰来捐赠、献爱心,从厂区到高速公路出口处,几公里的路程,密密麻麻全是车辆,”谈起当时的情景,薛立安至今仍然感慨万千。
物资汇集的同时,一部分救援力量也迅速向这里集结。先是附近的民兵预备役人员来了,接着是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医疗救护队人员、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赶来了,大批志愿者也来到了这里。他们除少部分留下来外,大部分补充完给养后,即向汶川、映秀等重灾区进发。海蓉药业的经警队队员们开始是独立在门口值勤,部队官兵到来后,他们就协助进行执勤,维护厂区秩序。“进出厂区最多的时候,人数差不多有1万多人,扎帐篷住在厂区的,也有1500多人”,经警队队长刘勇这样说。
最初只腾出了门房来放物资,接着将办公楼一层2000平方米的大厅腾出来放物资,再后来,办公楼前的大广场,道路两边4000平方米的绿化带,厂区中心5000平方米的景观绿化草坪,全都搭起帐篷,用于存放物资,或供救援人员居住。两个成品库、一个药材库,一个贮藏库,一个恒温仓库,总计上万平方米的面积,也都全部贡献出来存放物资。“我们当时向指挥部表态,只要抗震救灾有需要,我们坚决全力支持照办!”薛立安说。
大批人员、物资进驻,水、电等基础设施供应就成了当务之急。今年53岁的孟华,是海蓉药业负责水电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家就在都江堰。地震发生当天下午,他向部门领导请假后,即回家寻找亲人,所幸的是,除家里的房子和家具受到损失,他80多岁的老母亲、哥哥、弟弟及妹妹全家,没有人员伤亡。在妹夫的劝说下,他们几家人开车往成都方向避难。但离都江堰越远,老孟的心里越不踏实,“在青城山脚下,我和妹夫吵了一架,我要回去,他坚决拦我。我还是对海蓉药业有感情,总觉得只有单位好了,我才能好,这么大的地震,万一厂里有事找我怎么办?”在向笔者讲述当时的情形时,朴实的老孟这样描述。
孟华第二天下午就赶回到了厂里,5月14日,都江堰部分城区恢复供水,孟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爬上六层楼的办公楼顶层,将楼顶泄漏的水塔堵上,修通自来水管道,让赈灾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驻扎在厂区里的部队官兵、医疗救护队队员早点用上水。“那时候余震不断,往上爬时,我的腿直发软,心里怕极了,只想着早点修好,早点从楼顶下来。”心想着早点下来,却怎么也快不了,整整抢修了一天,才算将自来水管修通。
5月15日,孟华开始抢修电路。为了安全起见,制药企业厂区里的管线都走暗线,楼层之间设管线层,所有管线集中其中,电线也不例外。53岁的孟华不得不重新开始爬高,余震中,他数次差点从管线夹层中摔下来。管线层中的电路抢修通了,接着就是往各个帐篷里扯电线,“一天之内,我连饭也顾不上吃,往常二三天才可以干完的活,我只能集中在这一天干完,外面那么多人等着用电呀。”孟华说。这一天,孟华抢修通了办公楼、生活区、宿舍楼的全部电线,还往帐篷区铺设了近2000米的电线。
与水电一样急着要抢修的,还有厕所。上千人的队伍同时驻扎在厂区,加上刚开始水不通,又没有流动厕所,厂区里能用的厕所,几乎全部溢满了粪便。“我们经警队的小伙子们两人一组,轮流去冲刷厕所,刚进去时,粪便几乎要灌进我们的高筒雨靴,每冲干净一次,至少要花4、5小时。”经警队队长刘勇说。在刘勇的带领下,经警队的小伙子们用从河沟里提水冲厕的办法,保持着厕所的卫生,直到大批流动厕所出现,他们才算松一口气。
短短十多天里,来自全国各地、凝聚着全国人民爱心的救援、捐赠物资,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这里,又源源不断在从这里发放到各个受灾点,将全国人民的心与灾区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到了一起,置身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并尽心尽力为之付出,谁能不深感自豪和光荣呢?
共克时艰,“扬子江”驰援不断
薛立安与徐镜人董事长分手后,一直没有停止过与总部的联系。由于震后通讯时断时续,因此,刚开始时,他只能是先做决定,然后再向总部进行请示汇报。徐镜人指示薛立安,全力支持当地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要人出人,要物出物。
5月13日凌晨,薛立安决定向都江堰市附近的虹口乡、龙池乡、向娥乡,捐赠100余箱阿奇霉素胶囊和部分止血药。随后,他派人到成都,将此情况向总部电话汇报,同时汇报了都江堰市及四川省的灾情。
远在千里之外集团泰州总部的驰援也在同步进行。12日下午,在得悉四川发生大地震的第一时间,徐镜人就作出向地震灾区捐赠1000万元药品的决定,并要求挑选批号新,与受灾区发病率对号的药品,火速发往灾区。
13日晚上8时50分,价值1000万元,包括止血、抗生素和解热镇痛类17个品次在内的药品,被迅速装上4辆大卡车,连夜向四川急驶。为了保证药品尽快运抵灾区,集团汽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网荣亲自带队,每辆车配备了两名驾驶员,做到人息车不息。经过28小时、2000余公里的奔驰,15日凌晨1点30分抵达成都,药品被迅速分发至都江堰和绵阳市。5月14日凌晨,装满3862箱战略储备药品的6辆大卡车,载着扬子江人的爱国赈灾热情,再次驶往成都,这批战略储备药品由总后卫生部指定调拨。为了抢时间,扬子江药业集团还为车队配备了油罐车,以保证车队能星夜兼程。
在扬子江爱心车队星夜兼程赶赴四川的同时,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掀起了为灾区人民自愿捐款、献血活动,短短一天时间,扬子江人就筹措善款近300万元,献血5万cc,并在第一时间,火速送至灾区。
那边在“进”,这边在“出”。按照徐镜人董事长的指示,从5月14日起,海蓉药业四川籍员工开始分批乘火车,经由重庆向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所在地——江苏泰州转移。前文提到的绵阳姑娘杜小翠,在行前向家里人征求意见,她的父母说,“企业对你们那么好,让你们往江苏转移,那里可比这儿安全多了,你就跟着去吧。”车到泰州当天晚上,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即宴请海蓉药业的四川籍员工,并嘱咐他们在总部安心住些日子,多学点东西,等安全警报解除后,再回四川。集团为大家准备了全新的被褥、洗漱用品,还给安排了对应的工作岗位。杜小翠说,“下火车时,看到集团总部的人打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海蓉回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5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台“为了母亲和孩子——抗震救灾交响音乐义演”活动中,薛立安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再次向汶川大地震灾区捐赠价值500万元的药品,用于帮助灾区人民,特别是受灾地区的母亲和儿童早日走出伤痛,重建家园。这次活动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单位发起主办,晚会成功募集到价值4483万元人民币的捐款捐物。“这是我震后第一次离开都江堰。”薛立安说。
大爱无疆,真情在这里流淌
6月4日晚上,海蓉药业餐厅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的德方专家及中方全体医护人员。
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由德国红十字会援建,5月26日正式开诊,是都江堰市首家国际医院,有德国方面专家11名,上海华山医院医护人员42名,还有部分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同时接纳200个患者,为20万人提供医疗服务。“我们的条件好一点,所以邀请他们过来吃顿晚饭,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慰劳吧。”薛立安这样介绍说。“因为是抗震救灾特殊时期,野战医院的外国专家和中方医护人员,住在帐篷里,吃的和灾区群众一样,我们深受感动。”
晚宴期间,发生了一件颇有意思的插曲。原来,6月4日是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设计总监、德国红十字会专家克劳斯先生的49岁生日。当工作人员拿出事先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并为他点上生日蜡烛时,这位老外“寿星”显然被感动了,在发表致辞时眼角含着泪花。宴会后,克劳斯先生告诉笔者,他是第一次来中国,以前他对中国并不了解,以为中国和非洲差不多,但现在印象完全不同了。“I’M SO HAPPY TODAY(我今天真是太幸福了)”,克劳斯先生这样强调。
晚宴结束后,海蓉药业向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当场捐赠了十多箱包括风油精在内的日常用品和药品,薛立安说,“在都江堰市进行的这类小型捐赠,我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薛立安记不清楚的事,受到海蓉药业帮助的人们记得很清楚。解放军空军某部驻扎在海蓉药业厂区内的一位营教导员,当听说笔者想了解有关海蓉药业与解放军官兵军民共建的事时,他请示领导后欣然接受了采访。“我们这支部队5月13后来到这里,主要负责警戒和货物装卸工作。我们来到这里后,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水,没有电,但这些困难,海蓉药业在最短时间里都帮我们解决了。”这位营教导员说。海蓉药业为部队官兵解决的当然不止是这些困难,当他们发现部队官兵住的临时帐篷太拥挤,又搭建在平地上时,他们就腾出厂区内一块坡地,让官兵们搭建新的帐篷。“过去人民军队打胜仗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今天人民军队要取得抗震救灾的新胜利,同样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位年轻的指挥员这样感慨道。
在海蓉药业厂区内,还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解放军总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解放军总医院医护人员由301医院、304医院、309医院分别抽调骨干医护人员组成,他们不但活跃在后方各个医疗救护点上,更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沿、最危险的地方。6月5日晚8点多,在与笔者交谈时,304医院副院长栾复新大校说,“我们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他们经常以小分队形式,冒着生命危险,或进入村寨巡诊,或乘冲锋舟到前沿阵地,所以,当他们回到海蓉药业这块绿地时,即使住帐篷,也感到非常温馨,所以,我们非常感谢海蓉药业的帮助”。
“重建家园,我们要做排头兵!”
随着全国各地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开展,重建家园工作也拉开了帷幕。
海蓉药业在此次地震中虽无人员伤亡,但设备损失非常惨重,2台高速离心机、4个微粉碎机组、组合式浓缩锅、1台压片机、1台纯蒸汽发生器……受损严重。这些设备的直接损失,合计超过1000万元。恢复生产,谈何容易。但薛立安深知,海蓉药业是都江堰市最大的制药企业,一举一动,都受到灾区人民的极大关注,只有生产恢复了,才能极大增强灾区人民走出大地震的阴影、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信心,极大鼓舞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勇气,也才能为抗震救灾做出新的贡献。
海蓉药业的员工们迅速被动员起来,疏散到江苏泰州的员工,也迅速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地震发生后,建筑专家们已对海蓉药业的厂房安全性做了评估,所有厂房都已被标上可以使用的绿色标志。薛立安重点要做的,就是清理厂房,检查、维修、测试机器。6月1日,一位德国专家被从广州请到都江堰,为厂里压片机一块丢失程序的模块进行最后修复。此前,海蓉药业自己的工程师们,已克服种种困难,将各种机器设备一一进行了检修、测试,逐步恢复其正常功能。而员工们不分部门,全部进入车间,进行卫生打扫,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6月2日,兰索拉唑片——一种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特效药,正式开始在固体制剂车间里进行内、外包装。当天,100件价值100万元的兰索拉唑片,正式下线。接下来的几天,这条生产线每天都保持了100件左右的生产量。
“海蓉药业从去年开始,就进入了建厂以来的最好发展时期。今年我们的产值目标是2亿元左右,地震前,我们刚刚完成了8000万产值。”薛立安说,“地震对我们的生产影响很大,但我们有信心在剩下的时间里,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总公司交给的任务,实现今年的产值目标。”
海蓉药业目前正在和都江堰市科技局、经济局、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华西药学院等单位合作,准备投入8000万元,在都江堰市打造一个川西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加工和贸易平台。按照该项目的规划,西南地区的川芎、三木(厚朴、杜仲、黄柏)、鹿茸、熊胆等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的国内外市场开发,阿坝、甘孜、凉山州等地区的中药材和民族药市场的开发,都将纳入到该项目中来,并通过现代科技和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届时,都江堰市将成为西南一个全新的中药材发展中心,都江堰市的灾后经济重建,也将因此得到极大推动。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和她的总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忠诚地和灾区人民坚守在一起,一起奋力前赴后继,抗震救灾;一起奋力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他们用行动,彰显了民族企业对自己民族永葆赤子之心的真实情怀;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全新篇章!
题图:环境优美的四川海蓉药业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