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万籁俱寂,人们都已沉浸于甜美梦乡,但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却默默地坚守在电脑屏幕前,紧紧盯着一组组不断跳动的数字,期盼着一份特别重要的数据,这样的情形每月都有会发生,而且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一直以来,集团信息中心把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应用信息化助力企业各项业务流程规范、高效运作作为追求的目标。2006年,集团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引进并实施SAP-ERP系统的制药企业,项目范围包含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五大模块。SAP系统初入中国市场,当时还没有能推出实际成本解决方案,项目组财务部的同事绞尽脑汁,经过多次商讨论证,最终基于平行账方式设计了成本差异分摊程序,实现实际成本核算。
程序刚上线时,由于公司业务量不大,系统运行数据量较少,系统程序运算速度尚可,但随着业务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程序运行变得越来越慢,到了2019年,该程序负荷量超载,试运行(初步检查)加上正式运行(确认结果)需要等待40小时以上。
长期低效运行已远远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信息中心的领导及同事萌生了改进或新建程序的想法,但横在面前的“两座大山”让他们望而却步,下不了决心。集团品种数量多,生产情况复杂,涉及跨公司生产、成本还原、批件转移、子公司独立等多种问题,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成本核算更是难上加难。2006版的成本差异分摊程序语句晦涩难懂,导致很多逻辑点难以解释梳理。一旦盲目对程序进行修改,触及程序背后财务风险,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面对这样的情形,信息中心内部多次进行程序修改,最终都放弃了上传。
“IT人绝对不能忍受某个程序运行这么长时间!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是衔接企业生产投入与销售利润产出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数据必须确保精确、完整、及高效反馈,从而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业务分析数据”。集团信息中心CIO张爱军根据调研情况,决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对该程序进行彻底改进。
2019年9月,成本差异分摊项目正式成立,他们在保持程序原有数据及数据之间逻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着手对程序进行优化。通过给程序“瘦身”减负,摇身变为新程序,成功克服了程序语言结构障碍。同时开辟克隆系统,把握每月唯一一次的月结时机对新程序进行反复测试。
一边是以亿为单位的成本分摊风险,一边是苛刻的测试环境和语言条件,大家无时无刻不悬着一颗心。为谨慎起见,项目组讨论决定新程序如果连续3个月测试结果一致,就部署到正式系统中。为此信息中心程磊连续多个月挑灯夜战,在电脑面前监控着新、旧程序运行的结果。
一月份受疫情影响,成本核算科虽然通知提前关账,提前月结,此时新程序还没有发布,除夕前夕,项目组钱莉放心不下旧程序的运行结果,坚持来到财务楼加班。到了以后她才发现,来加班的不是她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待我导出结果,发现结果对不上时,大家都很沮丧。因为旧程序连续两次出现了运行失败、原因无法追溯的情况。” 钱莉说。
“成败在此一举,我们没有退路,必须立即解决问题!”应用实施处花宏炼,立即启动了专项应急小组,当天就组织硬件组、实施组和开发组的骨干人员全部进入工作状态。他们分别从服务器参数、程序优化等方面进行逐项排查,最终旧程序第三次运行结果正常,新程序的结果仍然与旧程序保持一致,顺利完成了1月月结!
2月月结:结果一致!3月月结:结果一致!满足新程序部署条件!4月25日晚,新成本差异分摊程序正式启动。4月26日,新程序运行完毕,时长2.6小时。“成功了!”看到这一结果,大家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一直在眼眶打转。为了这一刻,他们一直坚持了半年!
历时半年,投资仅有1.8万,堪称“小成本,大制作”。成本差异分摊程序运行时长由26小时缩短为2.6小时左右,性能优化率高达100%!
坚韧却不平凡,坚决却不偏执。他们知道孤注一掷,背水一战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要有厚积薄发的底气。信息中心IT人以技术为马,与时间赛跑,用结果正名。他们是新时代的“后浪”,是坚守自己岗位的“逆行者”,在与疫情决战的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直以来,集团信息中心把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应用信息化助力企业各项业务流程规范、高效运作作为追求的目标。2006年,集团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引进并实施SAP-ERP系统的制药企业,项目范围包含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五大模块。SAP系统初入中国市场,当时还没有能推出实际成本解决方案,项目组财务部的同事绞尽脑汁,经过多次商讨论证,最终基于平行账方式设计了成本差异分摊程序,实现实际成本核算。
程序刚上线时,由于公司业务量不大,系统运行数据量较少,系统程序运算速度尚可,但随着业务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程序运行变得越来越慢,到了2019年,该程序负荷量超载,试运行(初步检查)加上正式运行(确认结果)需要等待40小时以上。
长期低效运行已远远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信息中心的领导及同事萌生了改进或新建程序的想法,但横在面前的“两座大山”让他们望而却步,下不了决心。集团品种数量多,生产情况复杂,涉及跨公司生产、成本还原、批件转移、子公司独立等多种问题,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成本核算更是难上加难。2006版的成本差异分摊程序语句晦涩难懂,导致很多逻辑点难以解释梳理。一旦盲目对程序进行修改,触及程序背后财务风险,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面对这样的情形,信息中心内部多次进行程序修改,最终都放弃了上传。
“IT人绝对不能忍受某个程序运行这么长时间!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是衔接企业生产投入与销售利润产出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数据必须确保精确、完整、及高效反馈,从而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业务分析数据”。集团信息中心CIO张爱军根据调研情况,决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对该程序进行彻底改进。
2019年9月,成本差异分摊项目正式成立,他们在保持程序原有数据及数据之间逻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着手对程序进行优化。通过给程序“瘦身”减负,摇身变为新程序,成功克服了程序语言结构障碍。同时开辟克隆系统,把握每月唯一一次的月结时机对新程序进行反复测试。
一边是以亿为单位的成本分摊风险,一边是苛刻的测试环境和语言条件,大家无时无刻不悬着一颗心。为谨慎起见,项目组讨论决定新程序如果连续3个月测试结果一致,就部署到正式系统中。为此信息中心程磊连续多个月挑灯夜战,在电脑面前监控着新、旧程序运行的结果。
一月份受疫情影响,成本核算科虽然通知提前关账,提前月结,此时新程序还没有发布,除夕前夕,项目组钱莉放心不下旧程序的运行结果,坚持来到财务楼加班。到了以后她才发现,来加班的不是她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待我导出结果,发现结果对不上时,大家都很沮丧。因为旧程序连续两次出现了运行失败、原因无法追溯的情况。” 钱莉说。
“成败在此一举,我们没有退路,必须立即解决问题!”应用实施处花宏炼,立即启动了专项应急小组,当天就组织硬件组、实施组和开发组的骨干人员全部进入工作状态。他们分别从服务器参数、程序优化等方面进行逐项排查,最终旧程序第三次运行结果正常,新程序的结果仍然与旧程序保持一致,顺利完成了1月月结!
2月月结:结果一致!3月月结:结果一致!满足新程序部署条件!4月25日晚,新成本差异分摊程序正式启动。4月26日,新程序运行完毕,时长2.6小时。“成功了!”看到这一结果,大家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一直在眼眶打转。为了这一刻,他们一直坚持了半年!
历时半年,投资仅有1.8万,堪称“小成本,大制作”。成本差异分摊程序运行时长由26小时缩短为2.6小时左右,性能优化率高达100%!
坚韧却不平凡,坚决却不偏执。他们知道孤注一掷,背水一战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要有厚积薄发的底气。信息中心IT人以技术为马,与时间赛跑,用结果正名。他们是新时代的“后浪”,是坚守自己岗位的“逆行者”,在与疫情决战的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